【媒體報導】不只是傳統把脈與開藥,結合人工智慧AI,讓疼痛緩解更具感受度

圖源/聯合新聞網
久坐辦公室、生活壓力大,加上年紀增長導致組織退化,疼痛問題日益普遍,嚴重影響日常生活。許多人尋求中醫調理,透過針灸刺激穴位、疏通氣滯血瘀,再搭配中藥改善體質,能更快速舒緩不適。
川岳診所院長李威毅指出,中醫結合AI技術,可協助分析望聞問切的診斷資料,提升個人化治療精準度。以復健為例,從診療到運動健身建立完整健康管理流程,不再侷限於針灸或開藥,落實中醫「治未病」理念,幫助民眾提早預防慢性疼痛。
現代人常見的疲勞、緊繃、失眠或免疫力下降問題,上班族、女性與中高齡族群最為普遍。慢性疼痛定義為持續或反覆三個月以上的不適,全球約16億成年人受影響。久坐超過6小時的人,背痛與退化風險都會明顯上升。
適度運動有助改善疼痛,但初學者或中高齡族群常會「愈動愈痛」,並非方式錯誤,而是身體尚未準備好。運用AI系統,能快速分析個人體態,針對肩頸痠痛、骨盆歪斜或肌力不均問題,生成專屬「體態地圖」與個人化運動方案。
AI輔助下,醫師可更精準掌握體態問題與潛在疾病風險,減少誤判與重複醫療。配合專業教練指導的功能性訓練,強化核心肌群、改善姿勢與日常習慣,疼痛從源頭獲得改善,從被動治療轉為主動康復。